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内视点

钢价回暖时 什么对钢企利润影响最大?

发表时间:2016-11-25 8:42:41      点击:
近年来,钢铁行业身处低迷周期,市场竞争激烈,如何降本增效是钢铁企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保证,搞清楚影响钢企利润的源头十分必要。
虽然钢价近来表现良好,但光大证券对于钢铁行业的看法并不乐观,其研究报告认为,钢铁行业的基本面难有持续性好转。东北证券(14.110, 0.11, 0.79%)内部人士黄启知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钢铁行业基本面的好转才是支撑钢材价格的根本,也是改善钢企利润的根本。不过抛开基本面因素,尚有许多因素或明或暗地影响着钢企的利润空间。
首先,区域位置影响的物流成本是钢企成本分化的重要因素。萍钢股份总经理饶东云说,物流成本是造成钢铁生产流通区域性的重要原因。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以宝钢为例,其钢铁产品在钢材市场认可度较高,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的高企,使得宝钢的钢材打入江西、湖南等地的钢材市场并不容易。这一点也得到了九江钢铁三号货运码头相关负责人的认同。无疑,中国钢铁市场的区域化经营特征制约了钢铁企业市场拓展空间,也限制了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
原燃料成本的攀升,同样是在2016年影响钢企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钢企普遍陷入亏损,铁矿石和煤炭价格同样低迷。据中煤协报告,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5万亿元,同比下滑14.8%;负债总额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煤炭行业利润总额441亿元,仅为2011年的十分之一,煤炭价格也比2011年高点位价格下降了60%。供过于求的铁矿石价格也因钢铁产量下降而降价,在去年底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但是随着今年钢铁行业的好转,加上去产能工作的推进,铁矿石和煤炭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原料成本的快速攀升一方面支撑着钢价的持续上涨,同时也使得不同钢企的利润出现分化。
区域位置的影响不仅限于物流成本,伴随着中国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对外依存度的攀升,同样成为制约钢铁企业盈利的重要变量。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统计显示,随着我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铁矿石需求剧增,虽然国内矿山经过努力,产业总体规模得到提升,但铁矿石产能的增长仍然严重落后于钢铁产能的增长,难以满足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4年进口铁矿石量9.33亿吨,同比增加1.14亿吨,增幅14%;2015年进口9.53亿吨,同比增长2%,2016年1-5月份进口铁矿石4.12亿吨。
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从2000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84%,2016年1~2月份达到86.7%的历史最高点。海外铁矿石的价格波动和采购海外铁矿石的成本也正日益成为国内钢铁企业利润的影响变量。
据曾在武钢负责铁矿石采购的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铁矿石的运输成本高于钢铁产品的运输成本。因此,东部沿海省份的钢企往往得益于临近港口的优势,使得其铁矿石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原燃料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则累于运距远,铁矿石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在原燃料成本控制方面劣势明显。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邮件显示,全球优质铁矿资源高度集中于国外矿业巨头,市场被严重垄断,价格暴涨暴跌,波动风险加大。过去十年,市场形势好的时候,矿业巨头大幅拉高矿价,国际矿价上涨6倍,巨额利润流向国外矿业巨头,国内钢企增加原料成本2~3万多亿元。而在矿价低迷的时候,又往往采用逆市矿产的方式,占据市场份额。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成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波动的影响源之一。
中债资信调研了解发现,以太钢不锈和沙钢股份为例,太钢不锈控股股东太钢集团铁矿石资源丰富,且开采成本较低,太钢不锈太钢集团采购铁矿石自给率超85%,而沙钢股份基本无自给矿山,主要采购进口矿石,两者是铁矿石自给率两端的典型代表,2013年及2014年得益于自有矿山的成本优势,太钢不锈(剔除不锈钢部分)吨钢原燃料成本均低于沙钢股份,但2015年两者成本表现明显反转。
钢企利润下降影响还贷能力
大量的钢铁企业正从2015年行业低谷中走出来,但是随着铁矿石和煤炭价格的走高,钢企第三季度利润相较于第二季度已经有所收窄。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在实体有效需求回暖之前,货币超增或许与大量企业依赖贷款借新还旧有关,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造成的资金黑洞,吸收了大量货币“血液”,使得杠杆率难降,积累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货币高增与通缩并存的局面。
受行业重资产属性影响,加之前些年行情低迷以及地方政府兜底,钢铁企业普遍选择通过发债的方式“借新钱还旧钱”。在方大钢铁集团财务总监徐志新看来,银行抽贷是钢铁企业普遍比较担心的问题,而利润则是企业能够向债权人“还旧钱”,从而避免“债务危机”的重要保证。
有研究数据显示,国内企业中长期贷款超过1万亿元。其中,政策性生产企业占比达80%,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类企业更是负债大户。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业内人士称,钢铁行业企业的存量债务的实际债务利率较高,实际债息越高,支付转移的压力就越大,且伴随企钢铁企业盈利水平由于成本的攀升而导致整体降低,还本矛盾将更加突出。
“很多钢企都是靠贷款维持生产并发工资,不到最后一步,不会停止生产。”分析师说,“剩者为王,看谁的资金链能撑到最后。”
第一财经记者曾调研发现,在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通过增加自身的活期存款存量,以应对还贷压力的做法十分普遍。
来源: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