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钢铁上下游行业库存再调查:负重驼背跨年

发表时间:2012-12-25 10:09:06      点击:

  冷轧钢、冷轧板、电解板,冷轧中宽带,东莞冷轧钢、惠州冷轧钢,东莞、惠州冷轧中宽带,东莞、惠州冷轧带钢,东莞、惠州冷轧板卷,东莞、惠州电解板,深圳冷轧中宽带,广州冷轧中宽带,珠三角冷轧中宽带。45#钢,65Mn,东莞45#钢,惠州45#钢,东莞65Mn,惠州65Mn,广州45#钢,广州65Mn,东莞45#刚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惠州45#钢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东莞65Mn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惠州65Mn加工生产第一品牌惠州南钢,深圳45#钢,深圳65Mn,佛山45#钢,佛山65Mn,重庆45#钢,重庆65Mn,江浙45#钢,江浙65Mn。冷轧中宽带、中宽带、东莞冷轧中宽带、东莞中宽带、惠州冷轧中宽带、惠州中宽带、东莞冷轧板、惠州冷轧板、东莞冷轧带钢、惠州冷轧带钢。一直以来,库存变化不仅可以反映行业的资金积压状况,也可以折射行业供需情况,由此可为后续价格走势预期提供依据。今年,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不振,需求普遍下行,让不少行业背负着高库存的压力,经营异常艰难。于是去库存化也成为2012年度的产业热门词汇。继三季度末本报对各行业拉响的库存警报系列报道之后,我们也对多个典型高库存产业的去库存最新进展进行了再调查。

  钢材

  库存下降中存隐忧

  今年钢铁行业一度因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以及产能上升,背负巨大库存压力。但随着钢企开始大力去库存,近期钢材库存终于呈下降态势。但是,业内专家也指出,过度追求低库存甚至零库存,也使行业存在一定隐忧。

  数据显示,12月21日,全国钢材社会库存指数为129.32点,比上周下降0.57%,比去年同期下降10.12%。至此,全国钢材社会库存由升转降。而此前钢铁协会也宣布,11月初,重点调查的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中板、冷轧薄板、热轧薄板、线材和螺纹钢)社会库存量为1208.48万吨,比上月末下降34.75万吨,降幅为2.8%,为连续第9个月环比下降;与年初相比库存减少了81.58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34.28万吨。

  而从企业库存情况看,今年年初,大中型钢企成品钢材库存超过1000万吨,以后基本上是逐月上升,到7月底达到最高值1418万吨。意识到危机后,8月、9月钢企开始“以销定产”减产幅度较大,8月底库存降到1246万吨,9月底进一步降到1069万吨,企业成品钢材高库存情况得到缓解。

  虽然钢铁行业减库存效果颇为明显,但业内专家也指出,过度追求低库存,一旦钢材市场需求好转,钢价反弹之下,钢厂将争先恐后地扩大产量,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快速增加,这一方面使产能控制化为泡影,也会使好不容易下滑的矿价出现疯涨,最终还是钢企自己买单。

  除此之外,今年喊着为降库存不再冬储的钢贸商,在市场快速转好之时,也将因手中无货而干着急。由此看来,降库存也不可过度,否则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可能失掉市场机遇。

  汽车

  4S店库存近期持续增高

  2012年,在整体需求下降、扩网提速、库存积压等极其不利的复杂环境下,我国汽车流通业正经历着一场大考。其中,库存压力大是今年汽车经销商普遍反映的问题,这不仅出现在自主品牌身上,包括合资品牌以及进口品牌经销商均在高库存背景下“挣扎”。

  日前,记者走访京城多家汽车经销商发现,临近年底,在前期车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车企为冲刺全年目标继续加大供给,使得供货量大于市场消化量,造成4S店库存在近期持续增高,经销商的资金压力也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最新出炉的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10月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4,在连续四个月回落至警戒线后呈现反弹回升;与9月相比,进口品牌库存系数持续增加,合资品牌库存系数反弹上升;10月高库存品牌有9个,比上月微增。

  今年以来,经销商生存状况进一步下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平均库存系数超过1.5的经销商超过85%,绝大多数经销商都面临高库存的问题,近半数经销商平均库存系数超过2.5。

  按照国际汽车行业的惯例,如果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说明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大于1.5,则反映库存过高,危险信号出现。

  汽车业内专家苏晖认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但诸多车企制定过高销量目标、扩大产能,进而加大对经销商供货量,使得库存量增加;另外,跨国车企加大在华销售任务,进一步导致进口车经销商库存增加。

  家电

  彩电空调库存成“老大难”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导致家电产品各品类库存居高不下。此外,为保证市场占有率,企业还不断地向市场投放新品。需求少,投放多,库存自然不会削减。

  智能电视就是一个例子。自智能电视面世以来,彩电厂商平均每半年就要推一次新品,每次新品上市时厂商都会宣称目前的产品无论是使用体验还是技术成熟度都比之前的产品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记者在市场走访发现,卖场中各品牌智能电视均出现滞销现象,不仅是2012年的新品未打开市场,2011年的产品还在消化过程中。有消费者直言,在卖场体验后,还是觉得产品使用体验不是很好,且由于推陈出新速度过快,大家都抱着暂时观望的态度。

  除了电视,空调的库存仍然是“老大难”。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2012年,国内空调市场销售量同比下滑28.88%,销售额同比下滑26.94%。与销量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与日俱增的产能,目前中国空调、压缩机的年产能均超过1亿台大关,今年行业库存高达1800万套,创出历史新高。报告认为,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不景气导致消费张力不足,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空调市场均出现了需求放缓的迹象,而中国空调市场目前已开始进入消费规模下降、品牌竞争趋于激烈的行业调整期。

  这两个品类已经反映了中国整体家电产品的库存状况,企业代表均表示,希望借地产市场回暖拉动产品的销量,但目前市场状况还不确定,所以在生产、采购上都不会太激进。

  楼市

  去库存背后的供需博弈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2012年是名副其实的“去库存年”。年末,多家分析机构发表检测数据,从这些数据上看,房地产经过今年上半年的以价换量、七八月份的淡季不淡和四季度以来的暖冬行情,已经甩掉了不少库存重压,明年或可轻装前行。

  在北京楼市,库存一直是今年讨论的焦点。由于限购,去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库存量一度超过10万套。今年3月,北京住建委清理了新建商品住房库存内的3.3万套无效房源,经过重新统计,当时全市可售住房为9.1万套。

  之后经过一年的市场运行,成交量整体走高,库存连月下降。日前,伟业我爱我家研究院做出预测,称北京2012年成交总量将达9.1万套,减去今年6.8万套的新增供应量,这意味着净消耗库存量约2.3万套,目前新房库存量约8万套。

  而按北京市房协的标准,商品房库存4万至8万套属正常。也就是说,北京楼市经过一年的去库存化,库存已经回落到了相对合理的区间。

  大幅消化的库存意味着开发商资金回笼,拿地意愿增强,有能力投入下一轮供应中。这也使得楼市从单纯的成交量这一项指标提升扩展到了整个基本面的好转。不过,库存的消化也给后市带来一些担忧。

  有些人则担心,今年全年以消化库存为主,新增供应量较少,会使得未来商品房供应不足,房价会因供应短缺而出现暴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刘柳认为,北京作为本轮库存去化最顺利的一线城市,可能成为价格最先止跌反弹的城市。

  上述观点对于今年以来的购房者来说可能更有切身体会。在一些置业论坛上,很多网友均反映一些楼盘项目推迟开盘和捂盘惜售的现象;甚至刚一开盘便曝出房源售罄的消息。“托关系买房”时代再次回归,“卖方市场”重现。

  煤炭

  库存短期回落后再度高企

  今年被认为是煤炭业“黄金十年”的结束。据此前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量约为2.9亿吨,其中,煤炭企业存煤约9000万吨。

  另据秦皇岛煤炭网统计数据显示,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呈现着起伏不定的波浪状,在今年6月时,更是连续多周创造库存最高纪录。6月11日-17日,环渤煤炭库存量增加至2121.9万吨,创历史最高。当时,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930万吨、国投曹妃甸港煤炭库存量308万吨、京唐港区煤炭库存量508万吨、天津港煤炭库存量375.9万吨。在煤炭库存量最高值时,作为煤炭的主要消费方,下游电厂库存量也处于高位,主力电厂燃煤可用天数高达28天。

  库存高企,煤炭价格频频走低。在环渤海煤炭库存量疯长的时候,煤炭价格实现了13周连跌,从787元/吨狂降至626元/吨,降幅达20%。之后9、10月时,由于冬储季及大秦线检修,煤炭库存量有所下降,煤价出现了小幅回升,但是没过多久,煤炭库存再次高企。

  从“黄金十年”到库存高企、煤价大跌,似乎只在一夜间。除了全球经济走衰影响,进口煤以价格优势大肆抢食国内市场也成重要原因。据统计,今年1-11月,我国煤炭净进口量约为2.45亿吨,预计全年将达2.65亿吨,而2011全年煤炭进口量为1.82亿吨。另外,南方多雨,水利发电量增加,电煤用量大幅减少。

  也因此,往年电企求煤企买煤的现象出现了逆转。为了消煤,煤企们不得不天天为电企摆饭局,有的甚至是亏本大狂甩。近日,有山西晋城一位煤炭商表示,他们现在销售的煤价比成本还要低40%。而他们的这种血本大狂甩行为也严重挫伤其盈利能力。有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2.2%。

  服装

  打折促销也消不掉的库存

  今年服装企业的库存压力一直不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成品存货2569.66亿元。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两家服装品牌美邦和森马为例,三季度末美邦库存达21.99亿元,较半年报时的17.5亿元增长了近25.66%。同期,森马服饰存货较年初增加了31.28%。

  “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因素,导致中国服装企业不断下行。”有业内人士对此解释称。但是对于服装行业高企的库存,最重要的原因却并非这些,信息沟通中断成行业发展致命伤。

  据悉,中国大多数服装企业的生产量主要由“订货会”来确定,其主要根据下游分销商反馈的信息制定生产,而不是依据消费者提供市场信息,因此,企业对消费形势的判断往往过于乐观,并且企业经常是提前半年至一年生产产品,产品产量远远大于市场实际消化量,从而导致库存积压。

  为消库存,各企业不得不让利狂甩。在最近发布的多家服装企业的三季度报告中,几乎所有企业的报告单上都渗透了这样的无奈:“为清库存,零售折扣有所提高,致使毛利润下降。”其中,李宁称,“渠道库存压力加剧、零售终端竞争趋于白热化、零售折扣有所提高,使得终端零售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打折狂甩其实是无奈之举,很多企业都因此大伤元气,净利润纷纷下滑。根据业绩报告,森马三季度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39.24%;美邦净利润3.20亿元,同比下降13.4%。

  折扣促销对于消费者是件非常欢乐的事儿,但有专家却很担心,“频繁打折很可能会降低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原有地位”。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顾远渊说。

  ( 中国钢铁现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