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炉料资讯

而今迈步从头越——对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7-3-10 9:23:19      点击: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回顾本世纪以来全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稀缺与过剩、巅峰与低谷、辉煌与悲催的两极翻转。先是“黄金十年”,整个行业近似疯狂的急速发展;之后煤价持续下跌,整个行业进入“四年寒冬”,全行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从困难到艰难,从艰难到煎熬,诸多煤炭人面临精神崩溃。但自去年4月以来,全国煤炭市场随着去产能、煤炭减量化生产等政策措施的实施,煤炭价格止跌回升,一路上涨,诸多煤炭人又开始精神亢奋。对此,笔者曾在数月前撰文疾呼,一定要冷眼看煤市,煤炭行业根本性好转的基础仍未具备,煤炭人当戒浮戒躁,沉稳应对,抓住机遇,转型发展。

乐观估计,中国煤炭产业将面临今后10-20年转型发展的最后机遇。在这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保障。因为从我国能源储量的特性来看,富煤、缺油、少气,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居于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地位。从资源储量来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从能源比价关系看,煤炭价格是石油的1/9、天然气价格的1/3左右;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十三五”时期将达67%以上;从替代能源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比重仅能提高到20%左右,短期内大幅提高还有较大难度。

2014年12月公布的《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提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煤炭作为一种资源产品,随着煤炭资源减少、开采条件的恶化,以及新资源尤其是非常规能源的开发,最终会被替代。特别是页岩气、可燃冰、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的革命,未来将对常规能源的使用产生颠覆式冲击。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并非是不可撼动的,近年来已处于下降通道,未来留给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我们已经丧失了“黄金十年”的最好机遇,不能再丧失“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最后一次历史机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挑战,我想起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的一句话:“没有环境的挑战,人类就不能创造文明,因此挑战越大,光明越辉煌。”我们煤炭人一定要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勇敢地迎接挑战,坚决走出“市场好时无心转型,市场差时无力转型”的历史怪圈,重振旗鼓,拉开转型发展的大幕,坚定不移地走好今后十年的路。

1 必须坚定不移安全发展

安全发展既是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证。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坚守安全发展的底线,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一方稳定的关系,始终做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安全不放松。在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的同时,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进一步严格落实煤炭企业的主体责任。安全生产主责是企业,关键也在企业。要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员工安全生产现场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抓好“两个关键人”“三个关键团队”责任的落实。“两个关键人”,即矿长和总工程师。矿长(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是安全关键人物中的关键,抓住了矿长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牛鼻子”。“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在安全工作上,矿长必须真重视、真落实。总工程师是工程技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工程技术团队的领头羊,总工程师素质过硬就能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工程技术团队。“三个关键团队”,一是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安全工作要抓好,必须充分发挥整个安全管理团队的作用,使之做到思想真重视、责任真落实、管理真到位。二是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工程技术管理团队。技术防线是安全生产最根本的防线。工程技术团队薄弱,是安全上最大的隐患,是管理上最大的漏洞,是效益上最大的浪费。必须重视加强技术团队建设,发挥其专业优势,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特别是要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落实主要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三是以区队长、班组长、安监员为主的现场管理团队。“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现场管理团队就是安全生产现场这根针的“针鼻”。安全管理的措施要求千万条,条条都得纫到这个“针鼻”里才起作用。

进一步严格煤炭资源开发开采准入。要通过多种制约因素的系统集成,形成“多位一体”准入机制,把安全准入与环保准入、质量准入、效益准入等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要设立“禁采”“限采”“缓采”“停采”的区域和资源种类,禁止规划和开采不安全、不环保、低质量、低效益的资源。要完善退出机制,对已经批准开采的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灾害非常严重、风险程度高、安全无保障、无效益或效益低下的矿井或煤层,分类别设定时间表,依法有序退出。要严格落实安全“准入”制度。严格规划准入、规模准入、工艺技术设备准入、人员素质准入、人流密度准入,严禁违规违法生产建设。

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矿井整治力度。资源整合矿井规模小,分布散,工程技术人员少,安全管理基础差,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监管监察难度大。对此类矿井,应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一是要查条件、分类别。根据煤矿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威胁程度及日常监管监察情况,筛选出不放心矿井,对其实施重点监控;二是要严厉打击明合暗分行为,确保矿井真接管、真控股、真投入,真正将企业主体责任、办矿主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三是要疏通资源整合矿井关闭、退出机制,对已经批准开采的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灾害非常严重、危险程度高、安全无保障、无效益或效益低下的矿井或煤层,分类别设定时间表,依法有序退出。将效益回报无望、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煤矿尽快关闭淘汰。

进一步加大打非治违力度。针对当前煤炭市场反弹、非法违法生产建设抬头的现象,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动态执法力度,开展“双随机”执法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五假五超”组织生产行为,促进企业依法生产。对承担释放产能任务的煤矿,严格执行在限定时间内全年不多于330天组织生产的规定;对未列入释放产能的煤矿,继续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发现“五假五超”行为的一律严格依法查处,该罚的罚,该停的停,不能姑息迁就。

2 必须坚定不移去产能

201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推进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煤炭行业去产能成效明显。煤炭价格,结束了连续47个月的下跌。2016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全年回升269元/吨,增幅72.7%。行业效益,结束了连续26个月亏损的局面,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之所以会有这个可喜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得益于全国煤炭去产能、控产量。2016年全国同比压减煤炭产量3亿吨,有力地促进了煤炭供需形势的好转。下一步,必须继续巩固和扩大去产能的成果,不能因为市场形势的一时好转而有所动摇。同时,在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处理好“退”与“进”的关系。退的是落后产能、不安全不经济不环保产能;进的是先进产能、安全合规产能,是结构的优化。此外,对优质稀缺煤种,也应适当保护,稳定产能,避免浪费。

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在控产量、减量化生产过程中,防止“一刀切”,尤其是对年产超百万吨的煤矿,必须综合考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宜减则减,宜稳则稳,宜增则增,不宜“一鞭子赶”。

处理好“力度”与“进度”的关系。凡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误。去年形势特殊,需要各产煤省区主动担当。今年去产能、控产量进入巩固期和攻坚期,有许多重大政策问题尚不明确,在推进去产能中应因地而异,适度掌控“去”和“控”的力度及进度,力度不宜过猛,进度不宜过快,适度稳控规模。

3 必须坚定不移转型发展

成功的产业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转型发展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当前,煤炭产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一定要牢牢抓住今后10年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最后历史机遇期,坚持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产业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强力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

首先必须明确,近期看煤炭产业转型不等于转行。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绝不是要抛弃传统产业,恰恰相反,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能源保障。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第一要义是转方式、调结构。转方式,重点是要转落后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之路。调结构,重点是要推进煤炭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走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敢于和善于砸“硬核桃”,同时提升先进产能、优质稀缺煤种产能占比,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其次必须明确,长远看煤炭产业转型最终要转行。这是由煤炭产业的行业特性所决定的。煤炭的秉性是资源,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加之新能源的发展异军突起,迟早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一定要抓住当前市场倒逼和煤炭价格维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的宝贵机会,以煤炭产业为依托,调整更多国有资源、引导更多民间资本,科学发展新动能新产业,培育并最终形成与煤炭产业优势互补、多足鼎立并最终可以替代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布局。

4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深化煤炭国企改革

在厘清国企体制机制等制约问题的基础上,要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强力推进国企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激发转型的新动力、释放发展的新活力。

一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企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过多的干预,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还原国有企业的市场属性,还原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服务属性,政府不能当“老板”、当“婆婆”。在这轮国企改革中,政府及机关部门首先是“运动员”。因此,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破解“政企难分”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放、管、服”要到位,角色转换要到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放”的问题,尽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真正落实企业的“四自”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使企业有问题积极主动找市场,而不再盯着嚷着找省(市)长。

二是进一步推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党委与企业“三会一层”的新型关系,落实党在企业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重点是推动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企业重大事项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选聘外部董事,防止内部人控制。要大力推行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大力推动企业扁平化管理,大幅度减少企业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进一步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做精做强主业。要进一步彻底实施国有煤炭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使企业瘦身减负,“瘦身”是为了“强身健体”。要做强主业,正确处理好“做大”与“做强”、规模与效益、“面子”与“里子”的关系。企业不是越大越好,产业不是越全越好。不是说人多就力量大,看一个企业竞争力强不强,不是看你资产多少、产值多少、收入多少,而是看你人均利润多不多。要坚持走专业化之路。就是聚焦细分领域,进行专业化重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长板拉长,把强项做大,形成专业高峰,而不是自己包打天下。对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领域,通过专业化重组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对企业集团中非主业、专业性强的项目或服务,独立出来进行专业化发展。要进一步分离企业的社会职能,使之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四是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元化可使国有资产动起来、活起来。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包括先进的民营资本,同时试行内部职工持股,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国有的实力,加上民营的活力,激发企业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在混改中,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的观念,舍得拿出一部分优质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煤炭企业集团的股权结构。同时,要积极推动国有资源的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积极推动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上市。

5 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商业模式创新

要以降低煤炭交易成本和提升完善煤炭现货交易功能为目的,以“互联网+煤炭”现代物联信息技术为手段,探索建立集煤炭现货交易、场外交易及期货交易为一体的多层次煤炭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实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融合,推动煤炭经济创新驱动。

要积极鼓励煤炭企业采用产融结合等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实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由卖产品到卖配方、卖方案、卖技术、卖服务。

要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发展,借助煤炭营销及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销渠道,利用企业财务公司联合搭建融资平台,面向供销商企业群提供基于国际采购、物流监管、融资租赁为一体的综合型供应链融资服务等。

总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大幕已经开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煤炭人一定能够不畏艰难,再书传奇,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明天一定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煤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卜昌森)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