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内视点

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发表时间:2015-5-13 10:03:13      点击:

  2015年4月11日上午,北京市科委联合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召开了“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协同发展座谈会暨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第一次成员大会”,共同为北京市科委发起成立的“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联盟整合了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70余家机构,涵盖京津冀钢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联盟将以科技促进产业聚集,着力搭建“政产学研金用”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的快速产出、转移、落地和产业化,实现钢铁行业产品升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排放达标治理,打造一条京津冀钢铁行业的生态价值链。科技部社发司、京津冀科技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及联盟顾问委员会部分专家代表参加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介绍,京津冀钢铁企业2014年产量有2.6亿吨左右,平均吨钢能耗在531.26千克标煤,吨钢污染排放量企业之间差异很大。他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建设新常态模式,以云计算、互联网为基础,京津冀钢铁企业能源流、物质流协同优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依靠本区域的重点研发机构和大学,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产业联盟技术创新中心,构筑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个区域网络化的创新平台。

  北京市科委闫傲霜主任指出,2014年国家启动实施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战略以来,北京市科委主动作为,积极用协同创新来推动协同发展。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模式。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及未来的运作,就是政府引导与各类创新主体一起全力推动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闫傲霜主任表示,首都的科技资源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基础,也是大家的共同需求。通过三地的优势互补,可以为三地面临的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和一些重要的城市病解决来提供一些重要的科技支撑。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有条件,也有基础以科技创新为纽带建立协同发展的关系。京津冀的科技合作,是最有优势和最有前途的。

  闫傲霜主任介绍,2014年在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北京市科委着力推动“促联合、促对接、促转化、促市场”,与河北、天津签署了《京津冀战略研究框架协议》,支持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等,联合研发攻关,筛选重大成果应用示范。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3475项、成交额8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16.8%。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合同1693项、成交额22.2亿元,分别占北京流向津冀技术总量的48.7%、26.7%。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共计1125项、成交额48.8亿元,分别占技术合同和成交额总量的32.4%、58.7%。

  闫傲霜主任表示,京津冀区域聚集了我国1/3的钢铁产能,一方面它是一个重大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带来了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钢铁行业要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必须用创新来驱动发展。今天,京津冀地区科技部门成立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就是要立足京津冀服务全国,整合钢铁产业的优质技术资源,构建“三个平台一个示范区”,即产业技术联合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平台、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示范区。

  在绿色金融方面,闫傲霜介绍说,京津冀三地将综合运用产业基金、创投基金、银行信贷、融资租赁,债权、财务公司融资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京津冀节能减排融资额度,目前已经达成的意向有300亿左右。下一步,还将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缓解节能减排企业资金不足的状况,促进开拓市场,通过资本的投入模式,创新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的模式,破解资金缺少的死结来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在座谈会现场,北京市科委、联盟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平安银行、易禾资本等四家金融机构签约。(北京市科委)